建造歷史

1950年6月25日,北韓的偉大領袖金日成下令人民軍越過三十八度線,引爆了韓戰。雖然十多天後(七月七日)聯合國安理會才通過第八四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南韓;但對已進入彌留階段的老蔣流亡政權來說,卻無異是從天而降的仙丹。因為韓戰爆發後二天(六月二十七日),美國認為臺灣是美國太平洋防線的一環,在台成立美軍顧問團,美國的第七艦隊就公開介入中國內戰。防止中共對臺灣的侵略;國民政府為了安頓美軍在臺生活,在士林地區興建許多高級宿舍,以使美軍人員有完善的生活環境。隨著中美斷交、美軍撤出台灣,這些宿舍也逐步遭到拆除,改而興建5層樓公寓,天母白屋是其中有幸被保存下來的市定古蹟。

美軍住宿情形

礙於語言隔閡,當時美軍並不常與當地居民互動,但因生活需求,附近仍逐漸聚集了店家比如1953年開設的天母乾洗店、中山北路7段上的傑瑞肉品店以及天母「新新電器行」。新新電器行82歲的老闆林錦地說:「舉凡圍籬整修、草皮消毒,甚至曬衣竿壞掉,都交給我們處理。」因為能通簡單英文,林錦地經常出入美軍宿舍幫忙修繕家電,他說,當時美國大兵帶來一些稀奇的家電,如冰箱、洗衣機等都成為搶手的二手舶來品。

重要經歷事件

產權隸屬台銀,2005年1月時雖然已經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但是後續保存卻也經過了幾次的波折,一度變成荒煙漫草、雜草叢生的的廢墟。一直到「智邦藝術基金會」參與了北市府URS都市再生基地後,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天母白屋舉辦「天母白屋文化節」,直到2016年7月20日才讓白屋重新開幕。天母白屋管理者莊小姐表示,天母白屋在整修時保留了原貌,主要的架構幾乎都不變,屋內有起居室、廚房、幫傭房及其他的3間房間。重新對外開放後,曾經有在白屋內居住過的朋友從國外回來造訪,依照目前的狀況來回憶當年的種種往事,猶如坐上時光機。

市定古蹟的由來

當地民眾歷經10年的努力,總算在2005年時把中山北路7段181巷23號的『天母白屋』市定為古蹟。2016年7月20日,天母白屋重新開放參觀,迎接未來更多的可能性。為美軍協防臺灣時期美軍駐台人員的宿舍,具有時代、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意義,而且現在留存的美軍宿舍很稀少、不易再現者,所以應該要保存下來。

美軍駐台情形

在冷戰期間,曾有相當數量的美軍因為戰略而被派駐到東亞各國,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越南等地,其中台灣因為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當局的協定,不只有駐軍,每隔一段時日,也會有各地的大兵來此度假。孩子出生之後,通常就是母親辛苦的開始。美國父親會將母子接去同住的是少之又少,多的是假期結束或輪調離開,從此一輩子杳無音訊。沒有太多謀生手段的單親母親,許多只能將孩子交給娘家甚至育幼院收養,而混血兒在成長過程中也常因為外表和缺少父母而遭受歧視,過著辛苦的日子。

美軍與臺灣政府

1950年代臺灣在國共內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的背景下展開,為臺灣經濟初步復甦。經濟上,因美國實行對中華民國援外法案 ;對在臺中華民國政府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而讓台灣獲得從國共內戰後重建機會。1951年之後,加上美軍顧問團來臺,軍事獲得防衛力量的臺灣,經濟更獲穩固。獲此機會,臺灣中央與地方政府趁機配合推行土地改革,穩定農業並扶植工業及中小企業。歷年以來美國不斷加強對台灣軍事援助。美國對台灣之經濟援助,至1956年增至12,000萬美元。

照片集

(資料來源請詳見專題簡報)